新闻聚焦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聚焦 >> 媒体关注
照亮“迷途羔羊”的回归路
发布时间:[2016-08-25]  来源: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法院  浏览次数:989

梅州法院多举措助涉罪未成年人重回人生正轨

时间:2016817  来源:南方法治报

黄义涛  梦丽 高辉 善松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该问题,梅州市平远县法院一名有着多年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经验的法官认为,要通过法律的形式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各方面的力量携手合作,帮助未成年人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一方面是要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他们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启发、诱导、鼓励的教育方法,把未成年人的思想引导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还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以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梅州市积极谋划,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探索以司法行政机关主导、共青团深入参与的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工作,挽救、帮助涉罪未成年人,使其更好地回归社会。

 

举措1

 

教育矫正助失足少年改过自新

 

未成年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社会也有责任和义务为误入歧途的他们提供改正错误和自我完善的机会,为此,梅州市各级法院非常注重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正,希望能鼓励其改过自新,重新回到人生正轨。

 

处于青春期的小军叛逆心理严重,辍学之后在“朋友”唆使下强行抢走一名车主的汽车,后被梅县区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案件判决后,小军的情绪很不稳定,见到警车都以为是来抓自己的。法院对他的犯罪记录进行封存,法官多次回访帮教,解开了他的心结,对小军的生活、工作给予帮助,鼓励他重新回归社会。经过努力,小军学到操作钩机等技术,拥有了谋生的技能。他表示会好好劳动,创造价值,回报父母和社会。

 

举措2

 

让前科记录不再成为人生“污点”

 

日前,平远县法院首次对一宗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了犯罪记录封存,并出台相关制度,全面实行未成年人犯罪前科封存制度。

 

小鹏和小友均系未成年人,两人是很要好的朋友。因两人都比较“讲义气”,愿为朋友两肋插刀,经常与一些社会人员混在一起。去年10月,两人正与一帮朋友吃饭,其中一人接到电话说他的一个朋友开车与别人的摩托车发生碰撞,受到那人威胁,让他叫一帮人过去帮忙。小鹏和小友听到后,二话不说,带着十多个人一起赶到事发地,不问青红皂白,便对摩托车司机进行围攻殴打,致其倒地受伤,随后众人逃离现场。摩托车司机则在辅警赶到后被送往医院治疗,并被法医鉴定为轻伤。几天后,小鹏和小友迫于法律的威严,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近日,平远县法院依法对该起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认定两被告人犯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两被告人管制六个月。

 

小鹏和小友为自己一时的冲动和所谓的“义气”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了不让两名未成年人的一时冲动成为他们以后人生路上的“污点”,平远县法院及时将他们的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据了解,以往由于国家并未对未成年人犯罪档案管理作出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有档可查,可能造成他们在学习或找工作时因为“前科”问题四处碰壁。如今,平远县法院根据新刑诉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凡犯罪时未满18周岁、被判刑期在5年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予以封存,除司法机关因办案需要或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可查询外,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查阅、查询、复制、摘抄。前科封存制度严格保密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的卷宗档案,一般社会公众将无法知晓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信息,变成犯罪标签的“橡皮擦”,有利于未成年人改过自新。该院负责人明确表示,“前科封存制度是对不慎触犯刑律的未成年人一种人道、宽恕的有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教育、感化、挽救孩子,帮助他们以清白之身回归社会。”

 

举措3

 

“禁止令”防止网瘾少年再深陷

 

大埔县的小刘沉迷于网吧,在无钱上网时竟想到了盗窃别人的助力车换钱,以此获得自己上网的费用。日前,小刘被梅州市大埔县法院以盗窃罪一审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六个月,还被禁止在缓刑考验期内进入公共网吧。据悉,该院下达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禁止令,在梅州尚属首例。

 

为切实做好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帮扶工作,该院专门请了2名多年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审理;以圆桌审判的方式邀请家长、社区人员一起对小刘进行教育,小刘当庭悔恨地流下泪水并表示以后一定重新做人。小刘的家人经教育指正,也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对,表示以后一定会改正并多与小刘沟通和关心他。

 

在充分依托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对未成年人犯罪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综合小刘的犯罪原因、犯罪情节和后果,该院以盗窃罪,依法对小刘从轻判决。据悉,近一年来,该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012人,在量刑时非监禁刑的使用率达100%,有效防止监禁场所带来交叉感染的负面效应,至今为止,没有未成年人二次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