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法院了,我们盼了这么久,终于拿到工资了!”“这下孩子的学费终于有了!”近日,梅县区法院成功执结一起涉及某科技公司的劳动仲裁案件,为67名劳动者追回共计312万元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原来,某科技公司因经营策略失误和市场环境变化导致资金链断裂,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不仅无法按时支付员工工资,还以各种理由拖延、拒付。67名劳动者工资被拖欠,生活陷入困境。“每个月等着那点工资还房贷、给孩子交学费,现在公司不发工资,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房贷逾期会影响信用,孩子上学也受影响,感觉生活都没了盼头。”其中一位劳动者焦虑地说道。
劳动者们多次与公司协商,希望能尽快拿到工资,但公司总是以各种借口推脱,协商无果而终。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希望借助法律的力量拿回自己的“血汗钱”。劳动仲裁部门经过详细调查和审理,依法裁决某科技公司支付67名劳动者共计312万元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然而某科技公司在仲裁结果下来后,仍然没有发放工资,67名劳动者遂向梅县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梅县区法院受理此案后,立即成立专项执行小组,执行法官第一时间向某科技公司送达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但公司负责人却避而不见,对执行工作采取对抗的态度。执行法官通过查询公司银行账户、不动产登记等信息,发现某科技公司名下可供直接执行的财产寥寥无几,银行账户余额几乎为零,也没有明显的不动产可供拍卖变现,执行工作陷入僵局。
但执行法官深知,劳动者的工资关系到他们的基本生活,必须想尽办法执行到位。于是,执行法官立即调整思路,加大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力度,通过深入调查和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执行法官发现一个重要线索:某科技公司持有某银行股份。
这一发现让执行法官看到了希望,他们迅速与银行取得联系,详细了解某科技公司持有股份的分红情况。经过多番努力,执行法官确认某科技公司近期将会有一笔分红到账,为了确保这笔分红能够用于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执行法官依法向银行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银行在分红到账后,直接将款项划拨至法院执行账户。
不久后,某科技公司的股份分红如期到账,银行按照协助执行通知书的要求,将312万元款项划拨至法院执行账户,执行法官以最快速度将312万元分配给了67名劳动者。“这笔钱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也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一位劳动者激动地说,“这笔钱不仅仅是我们应得的劳动报酬,更是我们生活的希望和保障。”
今年以来,梅县区法院共执结劳动纠纷案件153宗,为劳动者追回工资共计600.48万元。下一步,梅县区法院将持续秉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理念,加大对劳动纠纷案件的执行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来源:掌上梅州
通讯员:何如诗、宋宇婷